郑樱梓
2025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现于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此前获得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录取;曾于欧莱雅、IMS及广东电视台等机构实习,积累了涵盖市场推广、运营与媒体制作等多领域的实战经验。 

在CCM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步构建起对文化产业运作机制的宏观理解,逐渐认识到文化管理的核心并非仅限于策展或举办活动,而更在于如何让文化内容与市场、社会建立深层联结。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我以商业思维诠释文化价值、以创新叙事传递品牌理念的能力。这些经历让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在文化传播与品牌创新领域深入发展的职业志向。

 衷心感谢母校与 CCM专业,让我在这四年中成长为一个更加完整、立体的人。祝愿 BNBU 蒸蒸日上,再谱华章。

宋亦心
2024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硕士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物质与视觉文化专业。

在本科阶段,在导师王兮的指导下完成的毕业论文成功发表于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SSCI Q1)。于2023年获评国家奖学金。

选择就读CCM专业使我的大学四年更加充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在CCM的课程学习中,我不仅培养了商科思维,也尝试将其与艺术、文化和创意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如展览和演出的策划),我逐渐意识到CCM是一门能够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的学科,而我在其中也真正实现了意义与价值的创造。

此外,通过在博物馆、电视台、文创机构等不同文化产业的实习,我逐渐探索了多个领域,并切身感受到“现实世界”中的CCM。

3 ASPECTS OF REALITY:PAIN, UNCERTAINTY AND CONSTANT WORK.

这不仅是CCM的学习写照,也是未来的常态。所以请一直拥抱这些,“cuz those are things you're just gonna have to live with:)”

马睿
2023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就读电影研究文学硕士专业,目前从事海外游戏发行产业。

进入文化创意与设计系后,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多元、开放的环境对我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UIC的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不仅培养了我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敏感度,也让我在商业实践中锻炼了理性思维。课堂上的项目与展览设计、艺术管理课程,激发了我跨学科思考的兴趣。

在CCM,我不仅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收获了许多自我挑战的机会。特别感谢王兮博士的悉心指导,他帮助我在学术与实践上取得了显著突破,不仅帮助我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同时还带领我参与了多个学术会议,不断帮助我开拓学术领域的新篇章。

CCM让我不断尝试新方向,从展览到电影,再到游戏的转型,都是CCM给了我不断探索和跨界的勇气。


王思懿
2023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教育背景 新加坡国立大学 · 工商管理(企业创新)理学硕士

现任职位 京东集团 · 品类运营

心得分享:CCM——赋予我们“主动出击”的资本

回首在CCM的求学时光,我深感这段经历为我之后的深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CCM作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完美地融合了商科知识与文化艺术视野,将我们每一个学子都培养成了兼具商业头脑与文化素养的“全方位战士”。

1. 广阔的视野与多元的选择: CCM的课程设置极具前瞻性和多元性。它不仅提供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等坚实的商科基础课程,训练了我们严谨的商业逻辑思维;更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了旅游、文化遗产、策展、现当代艺术、酒店管理等多个文化艺术领域。这种多元化的浸染,帮助我们不仅在知识上“广博”,更让我们有机会在学习和实践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深耕的方向。

2. 硬核的技能与实战的能力: 除了理论知识,CCM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无论是数据分析、渲染建模、展览策划执行、创意设计还是自媒体运营,这些“硬实力”技能都让我们在走出校门时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工具箱”。这使我们区别于传统的商科或纯艺术专业学生,成为了市场上稀缺的复合型人才。

3. 散是满天星:强大的竞争力与无限的可能性: 正是CCM赋予我们的这种“复合型”背景,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多主动选择和挑战的机会。无论是申请海外顶尖名校的商科、艺术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类项目,还是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中脱颖而出,我们都具备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如今,我们CCMer的身影遍布各行各业:在互联网大厂、在电视台、在美术馆、在金融公司、在游戏公司、在艺术中心、成为独立策展人或职业经理人……我们真正做到了“散是满天星”。

CCM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够跨界思考、持续学习、并能将创意落地的能力。这种能力让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快速适应并找到自己的发力点,勇敢地“主动出击”。

感谢CCM的培养,也祝愿CCM的未来更加辉煌,期待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们能从这里启航,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廖祎晴
2023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刚进入BNBU时,我对未来还很迷茫,只是希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找到自己的方向。幸运的是,BNBU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兴趣,也坚定了学术探索的决心。

在CCM专业,我系统学习了文化管理与商科基础。同时选择学校丰富的选修课程如 Special Topics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Advertising,为之后的传播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课堂之外,BNBU提供的实习与研究机会,让我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王兮老师的研究项目中,我参与了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也坚定了我走向学术道路的决心。与此同时,在自己的FYP中,我进一步探索了学术研究的完整流程,从理论构建到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都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这些经历为我后续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BNBU的培养,我得以顺利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传播学硕士。同时,过去在BNBU的商科学习经历,也为我获得现如今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Strategic Communication博士机会提供了关键支持。


朱昭妍
2025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将于英国读研,已获得的录取: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学院 MA Education 教育学硕士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爱丁堡大学  MSc Education 教育学硕士

MSc Educatio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早期儿童教育

MSc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Practice and Froebel) 福禄贝尔早期儿童教育实践

King’s College London 伦敦国王学院 Education Management MA 教育管理学硕士


在北师-香港浸会大学(BNBU)度过的四年,不仅是我学术成长的重要阶段,更是我不断认识自我、明晰职业方向的宝贵旅程。作为2025 届优秀毕业生,我即将前往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攻读教育学硕士(MA Education),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开拓更广阔的未知领域。

BNBU 的国际化视野:立足巨人肩 放眼世界
四年以来,BNBU 为我们创造了高度自由且充满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从全英文授课,到丰富的国内外交换项目;从多维度课程设置,到博雅教育的深入践行,学校在学术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让我们得以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为深造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学校的全人博雅教育也让我们得到了充足的空间去探索个人兴趣与各种未知领域。

CCM 专业:创意与文化的融合舞台
作为文化创意与管理(CCM)专业的一员,我深感幸运。专业虽小,却温暖如家;讲堂上,我们学习展览与节庆策划、室内外设计与艺术原理、消费者心理研究,以及产业创业与融资等;实践中,老师带我们一次次实地考察和校外学习,让我们走进企业、贴近社会。特别是在“文化产业中消费者心理研究”课程中,我认识了马斯洛需求层次、认知失调、参与度、自我概念与品牌人格等理论,并有机会将其运用到剖析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为未来的职场实践与学术探究奠定了坚实根基。

感谢BNBU和CCM,让我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也从“我是谁”走向“我将成为谁”。带着这段难忘的经历与积累,我满怀信心,迈向伦敦大学学院,开启下一个探索与成长的新篇章。

毛佳铭
2025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赴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创意与协作企业硕士,荣获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研究生offer。

我在BNBU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CCM)的四年,是掷地有声的成长之路。在这里,我系统性地学习了文化政策、文化遗产旅游、国际文化贸易等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们不仅讲授知识,更鼓励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在四年间,我有幸参与媒体、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及项目管理相关的实习与实践项目,这些经历多方面地帮助我拓宽视野、强化能力、磨练心志。

CCM是一个温暖的专业,老师们平易近人、循循善诱,总是鼓励我们把一个个小小的idea落地实践,并引领我们接触国际化的学术平台;CCM的每一位同学也各具闪光点,彼此身上的多元力量不断启发我前行。依托CCM的平台,我参与过专业学会、年展活动与各类比赛,在团队协作与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都让我渐渐摸索出如何用商业思维更有效地向公众阐述文化创意,从而服务好产品和项目。

我始终相信,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算数。这些珍贵的经历,终将于未来职业与人生的某个时刻熠熠生辉。本科期间的试错成本很低,唯有多尝试、多探索,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感恩一切!

梁璟蓉
2025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赴香港大学读研,荣获香港理工,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offer,曾在奥美、网易、字节和腾讯等公司进行实习。


在CCM的学习时光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作为一个融合商科与传媒的交叉学科,CCM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选择与多样的实践活动。还记得刚选择这个专业时,我曾对未来方向有些许迷茫。于是我去请教专业老师,她时说了一句让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话:“CCM is just like a buffet”——你可能不会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但你会对许多领域有广泛的了解。而公司也会需要这种复合型人才。


这句话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从那之后,从文化政策研究到创意产业运营,从内容创作到品牌管理,每一门课程都不断加深我对文化产业多元性与复杂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CCM教会了我如何用商业思维传递文化价值,如何以创意语言讲述动人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对文化传播和营销的浓厚兴趣。尤其是通过多次实习经历:在奥美、网易、字节跳动和腾讯等公司的实践中,我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陈柯骁
2025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香港理工大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文专业 理学硕士在读

很高兴能借此机会分享我在BNBU的成长经历与感悟,也为母校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致以诚挚的感谢。

在BNBU的四年本科学习中,我深切感受到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丰富平台与资源。学院不仅安排了多次实习机会与实地探访,帮助我们拓宽行业视野、了解实际工作场景,更通过CCM专业的课程设计,让我在实战能力上得到了扎实锻炼。老师们常以真实案例和项目为引导,鼓励我们主动思考、动手实践,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极大提升了我的专业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与此同时,CCM专业也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专业年展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展示,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将创意落地、如何面向公众表达自己的作品。这些能力在我如今的研究生学习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中,都显得尤为宝贵。

学术方面,CCM专业同样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导师们的耐心指导下,我不仅逐步掌握了独立开展研究的方法,还有幸参与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术严谨性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也为如今攻读硕士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在申请研究生的过程中,每当我面临选择与困惑,CCM专业的老师总会无私地给予我中肯的建议和清晰的指引,帮助我明确方向、坚定信心。能够顺利进入香港理工大学继续深造,离不开母校老师们一直以来的鼓励与帮助。

回首BNBU的时光,我深感庆幸能在这样一个兼具国际化视野与人文关怀的环境中成长。在此,谨向母校和各位老师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也祝愿BNBU未来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愿母校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陈欣彤
2025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获得录取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 MSc in Social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 MSc in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MSc in Social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Bristol – MA in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 Master of Curating & Cultural Leadership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Master of Arts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 Master of Cultural Studies

经验分享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香港浸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管理(CCM)。在四年的学习中,我修读了文化政策、国际文化交易、文化创意管理、古典语言与文化等课程,并参与了一些和文化遗产、媒体以及青年消费相关的实践学习。这些踏实的积累逐渐让我明确了自己对人类学和策展方向的兴趣,并在申请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申请过程中,CCM的老师们给予了我很多具体的帮助——推荐信、选校建议、文书指导和鼓励。我非常感激他们的支持,这让我更有信心去申请自己真正想读的项目,也敢于跨不同方向尝试。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是:越早规划越好,先把成绩和语言准备好,再根据兴趣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实习或研究项目。真实的经历和想法,比任何“包装”都更能打动学校。



文芯桐
2025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曾于百度、网易、小红书及湖南卫视多家企业实习,并将赴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创意与协作企业专业硕士研究生。

大学四年于我而言,是学历上的微调,更是人格上的重塑。在此期间,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的梁海勇老师、王兮老师与KK老师等老师均给予我诸多指导与帮助,令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在BNBU结识了数位足以影响我人生轨迹的挚友。最后,谨以这句话作结:

To the four unforgettable years we spent at BNBU——thank you.

钟可忻
2022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 文化艺术创业创新专业读研

多元学习 丰富自我

高考时,我在班主任眼里就是考不上一本大学的车尾生。甚至在我想报考UIC时,他还以“我曾经有很优秀的学生都没有考上”为由劝退过我。如今,我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生offer,要感谢这四年来UIC给予我的一切。最初我是以综合测评的方式考入UIC的,入学后UIC的全人发展综合培养的教育模式也影响着我的学习。例如,专业课“文化产业之现代艺术概念”,我们有非常多的小作业,在学习进行时给予我们很多练习的机会,同时也减轻了我们的期末考压力。在专业选修课“文化遗产及旅游业”上,老师会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个人作业,并详细地给我们意见,帮助我们在小组作业中可以更好地改进。不同专业课的小组作业也让我拥有了更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这门课上,我们需要从前期策划、中期实施、后期反思等全方面独立完成一个主题小活动。CCM的课程相比其他课程会稍微容易一些,但却在各个方面给予我们练习和学习的机会。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与学习模式使得我这个“成绩车尾生”有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也让我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远。两年内可以修完课程以及获得心仪的录取通知书,感谢各位专业老师的教导和DCC行政办公室老师的帮助。希望我可以保持初心,常怀感恩,继续奋斗。


吴智融
2022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来自陕西西安,四年全额奖学金获得者,曾在蔚来汽车,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和西安麦道品牌传播有限公司进行过实习。


获得录取:

伦敦大学学院:文化遗产研究

爱丁堡大学:现代与当代艺术:历史、策展与批评

曼彻斯特大学:遗产研究

格拉斯哥大学:文化产业及文化政策

南安普顿大学:当代策展



经验分享:

我在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有着非常多美好的回忆。CCM作为一个涵盖面很广的学科,在大学的课程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的可能性。CCM的每一位老师和教授们都为我的升学方向和升学申请提供了帮助。正如大家可以看到的,我的留学申请涵盖了很多个不同的领域,而这些海外学校也都认为我作为一个CCMer有足够的能力和基础在这些领域内进行深造。



考研申请需要尽早进行,提前计划好自己的安排,要有效利用寒暑假。根据我的经验,在留学申请中:GPA >雅思>实习、暑课或竞赛>国际志愿者等背景提升项目。如果有CCM的同学想咨询我关于研究生申请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




钟霆睿
2022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已获得录取:


帕森斯设计学院(2021QS世界艺术和设计学校排名世界第三、全美第一),美国,专业研究硕士 时尚管理

曼彻斯特大学(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27),英国,理科硕士 全球时尚零售

南安普顿大学(2022QS世界大学排名77),英国,文学硕士 时尚营销与品牌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2021QS世界艺术和设计学校排名世界第十五),英国,文学硕士 创意与文化创业-时尚方向

纽约利姆时尚商业管理学院,美国,专业研究型硕士 时尚采买与零售管理



选择与努力一样重要

在转专业前,我就读的专业是EPIN(创业与创新管理)。然后,我是在大三转专业到CCM的。选择转专业的最大原因是我选择了一个喜欢并且想为之而努力的方向-时尚管理。然后,现在也是比较幸运地拿到了比较好的时尚管理研究生的录取。UIC的课程安排为所有转专业的同学都提供了一定地便利性,不论是同学部转专业还是跨学部转专业。因为我们每个同学在课程上都有一些相似的通识课程。

关于我自己,我想分享三个点。

1. 选修课的选择:在转专业后一些选修课上,我也会为了辅助研究生的申请选择课程比如我在大三下学期选修了文化与艺术筹资以及在大四选修了空间设计。

2. 校外实践的丰富:除了在校的学习经历,校外的履历也是重要的,比如我在上个暑假是在路易威登的市场部实习以及在大三获得了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优秀奖等。

3. 心态的保持:除了以上两点,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我而言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心态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而且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也能保持更高的效率。


最后,希望大家的学习生活都能一帆风顺。




陈嘉滢
2022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我是陈嘉滢,来自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我们欢迎每一个新想法,不用因为自己与众不同感到害怕,也不要拒绝与他人交流,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


已获得录取:

华威大学

创意与媒体企业硕士


格拉斯哥大学

创意产业与文化政策硕士


谢菲尔德大学

创意与文化产业管理硕士




朱哲
2022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伦敦大学学院-建筑环境:可持续遗产


感谢CCM的所有老师,是CCM的各种课程让我明确了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尽快确定自己的目标能让你的研究生申请事半功倍。


由芯怡
2022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由芯怡,18级文化创意管理专业学生,辅修公共关系与广告学专业。


在大学期间,在浙江省石窟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工作实践以及逐渐深入的理论学习中,我逐渐明确了在文化、创意、传播与媒介上的研究兴趣,获得跨学部研究奖学金、二等奖学金等奖学金,并在CCM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与合作下,成功发表了会议论文。

在考虑的研究生录取:伦敦大学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香港大学(媒体、文化和创意城市)等。


梁颖虹
2022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获得网易有道,广告部转正机会

香港浸会大学,媒体管理专业录取

部分大学仍在等候录取


在UIC CCM就读的这4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我认为这种成长除了持续的自我驱动以外,离不开我们专业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在CCM,学习没有范式,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热爱与专长。在这种氛围下,我们更勇于去用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我。而老师们也十分鼓励和支持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所以我倍加感激CCM的老师。我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CCMer都将以创意的方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




张济舒
2021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于英国读研  获得下列学校录取University of Bristol (Marketing), Univeristy of Glasgow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Marketing, MSc),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MSc Digital Marketing)


1. UIC给你带来哪些不同?

在UIC的四年经历真的改变了我太多太多,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方面我都成长了很多,与四年前的我大不相同。


UIC让我认识到了高效与有意义的生活。拖延症从来都是现代年轻人最不缺少的重大病症之一,在刚刚踏入UIC校园的时候,我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拖延症重度患者,一开始经历各种deadline和小组课题讨论的时候是很不习惯的,无论是教授,同学还是教学系统都像是无情的教鞭驱赶着我这个老是想要拖延的人步履蹒跚的不断前行。一开始会觉得有点累,感觉当时的学习与生活和想象中等的大学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一学期过后我基本就已经适应了这种保持前进的状态,虽然在过程中会感到辛苦,但是每当一个学期结束,心里都是满满的成就感,我会感激自己一个学期的努力与自律。UIC的教学方式不但帮助我摆脱了拖延的这个重大问题,也帮我养成了自律的习惯,总是为自己的生活做好计划,早起,保持运动。在UIC,我体验到了高效的学习与生活,让我感到充实,为我的生活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方向。


UIC让我保持积极与上进,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努力。我相信很多人对UIC都持有一定的固有偏见,例如“富家子弟”,“贵族学校”一类的形容词。作为UIC的深度体验者,我会负责的跟抱有这样观念的人说并非如此,并像他们描述期中期末周图书馆自习室机房一位难求的学习盛况,以及小组讨论室师生活动中心咖啡厅奶茶店食堂课题讨论开会的忙绿景象。UIC让我认识到了越优秀的人越努力的这个现实,此类例子在UIC数不胜数,在这里没理由不保持上进,不努力。


UIC让我更深刻体验到文化的交融。作为一个国际院校,在UIC我体验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精心准备的课程,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和口音,对我来说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义且有趣的经历。学校本身也非常注重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社团以及文化活动,四年里,我参加过很多这样的活动,每一次都让我对多样文化的认识加深了一些,让我对世界的好奇与喜爱加深了一点。也是因为在UIC的经历让我下定决心出国留学,我想要体验更多不同的世界文化。UIC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课上课下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


UIC为我带来的不同不止如此,着实太多太多,我很感谢自己当年的执著,让我能有今天的收获。


2. 与你就读国内传统985/211大学的同学相比,你认为UIC带给你的独特竞争力是什么?

于我而言,UIC提升了我在个人能力以及思想上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学习方面UIC的课程要求学生能有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不管是个人课题还是小组课题,独立自主都是很重要的能力。我个人对于这方面能力的认知源于我的实习经历,因为在UIC学习课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的经验,在实习期间我接触到的项目和工作对于我来说都是比较好完成的,负责人对于我的工作也非常肯定。


UIC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产出有效想法的能力。想法,创意是现在工作中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UIC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教授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产出想法的能力,我们有不计其数的训练机会,相比较其他学校而言,UIC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想法生产力。当然学校并不局限于培养想法的数量,也非常注重质量,我们的想法不是不切实际,天方夜谭,我们同样追求可行性,在产出想法的同时也注重想法的有效性。在学习过程中,出大量想法产出与试错的过程中,我们能得到教授的悉心指导与有效反馈,这也使我们获得并积累了更多经验与好的想法。


UIC的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UIC是全英授课的学院,学生的英语能力是普遍比较强的,我认为在UIC学习的这四年中,我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不仅是英语能力,中文表达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UIC演讲,做口头报告都是家常便饭,日常也有大大小小的讨论,这些经历都在悄无声息的帮助我们锻炼并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小语种学习与训练。个人认为UIC提供的小语种课程质量是非常高的,学生能在中文,英文之外掌握一门额外的外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读写。这些都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加分项。


UIC采用博雅教育,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UIC独特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与锻炼机会。在大大小小的小组课题的帮助下,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可能是国内大学比较少注意并集中培养的能力。经历四年的磨炼,我们对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推进项目进程,提升团队效率,以及领导小组完成项目都轻车熟路。


最后,我认为UIC培养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效率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UIC的课程设置和学期安排都更好的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规划习惯。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更自律,更高效。


3. 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专业。

CCM是“工管里的艺术人”。CCM是一个涉猎广泛包罗万象的专业,学生将会尝试使用商业化的视角去观察,理解,管理艺术世界。我们的课程在涉及商科的基础课程的同时也融入了很多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因为文化产业是一个范围广阔的产业,CCM在对学生的教学方面也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职业规划的方向进行选择,例如我们有涉及市场营销商科方面的课程,也有活动策划,旅游,文化历史,以及设计方面的课程。我认为如果学生对于文化产业以及管理感兴趣,CCM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入门专业。


CCM是有趣与有实力的结合体。在这里有学历高深莫测,行业经验丰富,活泼幽默又贴心温暖的教授老师们,带你丰富知识与技能,开拓视野,不断尝试新奇有趣的东西,在文化产业的领域自由探索,积累经验。CCM注重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课题项目,实地考察为学生提供真实且沉浸的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获得知识。


CCM是想法的工厂。我们热衷于新奇创意,脑袋里最不缺的就是点子,我们乐于实践落地,不仅仅动脑,更爱动手,动真格。CCM是一个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专业,热衷实践的专业,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做过不计其数的商业策划,商业案例分析;我们创建过自己的品牌,为他量身定制营销和品牌策划;我们策划举办过属于自己的世界音乐活动展览,CCM年展;我们设计过新奇的产品,艺术装置,展厅;我们也策划过独特的旅游活动,我们所尝试过的太多太多,每一次新的尝试总能带给我们更多新的想法与认识,让我认识创意,热爱创意,并且享受创意。


CCM遵循实用至上,让你四年变成万能一体机。经过四年的学习,我在这个专业我收获到很多知识与技能。我们所学的课程无论是商科还是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实用性都很强,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应用非常广泛且通用,比如,我们会学习各式各样的策划流程,包括创业(商业),市场营销,节庆活动,展览等等方面。此外,我们还会学习很多辅助技能,基础的电脑技能,海报设计,PS,AI,3D建模,SPSS数据分析等工具我们都能接触到,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能。经过四年的学习,无论是策划,文案,还是的设计,剪辑,CCMer都能使用的得心应手。


CCM是有趣灵魂的聚集地。在这个集体里你能发现各个领域的金子,不仅有设计,摄影,音乐,艺术方面的大佬,还有神秘策展人,音乐剧制作人,这里是充满意想不到与无限可能的地方。CCM也是温暖且具有凝聚力的小集体。教授们课上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传授者课下是和蔼可亲贴心温暖的导师,在遇到困难,或是感到迷茫的时候他们总是愿意抽出时间做倾听者并提供宝贵的意见,耐心的开导。我的同学们也都很温暖可爱,CCM从大一开始就是一个总是一窝蜂聚在一起就是快乐的小家庭。总的来说,四年,谢谢CCM,为我代来如此宝贵且回味无穷的体验。

苏思睿
2021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我是苏思睿, 来自甘肃省兰州市,我的高中就读于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


在CCM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大二时,我们上过一门Event Planning的专业课,这是我们第一次的专业实践课。我们被要求在有限的经费内,做出一个展览来展示我们的创意和实际动手能力.因为从未有过这类实践,这对于我和我的同伴们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的主题是世界各国的音乐,我们组的主题是古巴曼波音乐。从查资料,到设计展板,到购买材料道具,制作装饰展板等等繁琐的过程,这都考验着我们的协同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和领导力。在此期间,我们参观了一些展馆来学习了版面设计,又根据上课学到的知识去做时间规划和内容展现。这次实践的非凡意义在于,我首次将课堂上的知识概念在应用于创意过程。繁杂的物料准备锻炼了我的项目管理能力,我开始尝试有逻辑地进行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在此过程中,我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劳动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这一次展览的成功鼓励我凭借自己的力量达成目标,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善于运用自己的能力应付挑战。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我就去了兰州的一家策展公司实习,主要做了内容撰写,和场景布置。也从一些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策展和设计的技巧,以及用电脑制作简单的模型。


对于我的未来发展,我目前已有了大致的方向。我从小就对文化方面一直都很有兴趣,尤其是中国文化。在大学四年期间,我去了很多地方,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我都一定会去那里最大的博物馆和可以体现民俗民风的地方。当我在2019年去美国交换的时候,我也经常和我的朋友在国际生交流会上分享中国文化。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是我未来最想要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对于现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仅仅凭着我的热爱是不够的,因为必须要跟上时代的主流,否则就只能被时代所遗弃,所以我想要在研究生先从事一些技术性强一点的专业,例如商业分析,市场分析,项目管理之类的专业来提升自己的硬件条件。这样未来才有可能凭借商业行为将中国的文化融入当代的趋势,从而可以在国际平台上传播中国文化。虽然这是一个很艰辛但是值得奋斗的目标。

贺雨桐
2019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贺雨桐,CCM校友之一,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了艺术馆馆和博物馆研究的硕士学位。


她曾在曼彻斯特当地的艺术中心工作,协助档案馆的数字化项目。期间也与动画师和当地机构合作,包括National Trust。现在在影视行业担任数字策划,负责社交媒体和线上与供应商的项目合作,为客户策划活动以不断提高投资回报率。


我一直对 CCM 教授的付出心存感激,通过四年的学习,他们让我发现了文创产业人士的丰富可能性,也让我寻找到我所热爱的方向。


Becky REN
2019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英国华威大学 创意媒体企业硕士


京字节跳动国际化电商部门HRBP实习

ZARA视觉陈列管培生

北京菲凡广告公司创意策划(现在)


我找到了真正体现了CCM价值的工作,开放包容的环境,富有创意的工作内容,艺术和商业的完美结合!!!祝大家也找到心之所向!


龚书悦
2019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教育: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艺术与文化管理


实习:

掌阅科技,海外阅读部,版权经理


腾讯天美工作室,综合支持中心,动画合作拓展


2017年大三的时候,我去了亨德里克斯学院(Hendrix College)进行交流,在那里学习财务管理、陶瓷和学术英语。我还参加了学校的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美食集市、校园聚会、被扔进喷泉——一个生日传统,等等,并结交了一些真正的好朋友。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经历。


我一直在寻找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 我期待着在文化产业里面找到一份令人兴奋的职业。


谢意
2018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2018届UIC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文化管理硕士


工作经历:

2021至今 在佛山的科研机构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2019-2021 在澳门的科技产业协会从事运营管理工作


分享:

我在大三那年见证了文化创意学部(DCC)的成立,意识到UIC想把我们培养成文化创意人才的愿景。于是我抓紧时间积极参与嘉宾讲座、学生展览等专业活动,从中提升了技能和综合素质,对文化创意的内涵也有了进一步认识感悟,之后在香港能游刃有余地就读文化管理硕士课程,并得到一系列的实习体验机会。


硕士毕业后,我在澳门的科技产业协会从事运营管理工作,澳门政府部门和社团组织都惊讶于我既有国际视野,又能结合中国文化,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认可,我的一些作品更得到了奖项和发表机会。最近我在广东的科研机构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尝试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推动各种项目的进展,并运用宣传推广技能来促进组织的文化建设,同样得到了专家和媒体的认可。


我的这些收获很大程度得益于UIC的全人教育、中西文化结合以及专业培养,我和许多同学经常由衷地感叹,是UIC的经历使我们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陈敏莹
2013届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浏览更多

我是来自文化创意管理专业(CCM)的学生陈敏莹。毕业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我以高考599分进入UIC就读。作为我的第一选择,文化创意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文化创意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化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以及UIC这个平台,我很荣幸获得过年度二等奖学金以及入学奖学金。


UIC秉承以创新的方法,通过吸纳古典中华及西方文化资源来倡导博雅教育。首先是全英教学,UIC的全英教学环境使我的英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种进步是潜移默化且及其深刻的。其次是学习氛围,相比起国内很多大学,UIC课业相对繁重,竞争也相当激烈,熬夜学习的人总比熬夜玩游戏的人多,考试周图书馆更是座无虚席。再者是机会,作为一所中西结合的大学,UIC与很多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大三我有幸能作为交换生代表UIC去德国学习了一个学期并游历了欧洲十余个国家,开阔了眼界,培养了独立的能力,在交换期间还获得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配对资金奖学金。很多人认为去外国学习就是镀一层金,回来显得与众不同,而我认为去外国交流的最大意义就是能把中国文化带给世界,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成长和蜕变。


UIC推崇结合深具国际特色,又具本土文化的全人教育。所谓全人,就是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太注重学习会变成书呆子,太注重社交会荒废学业,UIC的全人教育正好颠覆了这种陈旧的观念。在这四年里,我在保持一个不错并不断进步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参加了一些社团比如学生会,从而锻炼交际能力;还参加过一些全人教育课程,比如体验拓展,情绪智能,环境意识和艺术油画课,从体验和实践中学习。作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至关重要,懂得感恩,回馈社会。我也参加过一些义工活动,比如在泰国的大象营照顾受伤的大象,在印尼的海边放生海龟,在联合国志愿者组织帮助非洲加纳一个非营利组织设计项目推广海报。虽然这些举动对当地的社会贡献只是九牛一毛,但从中我学会了珍惜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如此安逸幸福了,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


学习之余,UIC的四维教育也提供了不少实习机会,利用假期我参加了英国保诚集团和中国光大银行的实习,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日常中。


我从来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进UIC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得一次最高分,拿一次奖学金,当一次交换生。回首四年,我都做到了,感激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激励和鼓舞,也感谢学校给予了这些让我变得优秀的机会,希望日后的你也是。

张济舒
浏览更多

于英国读研  获得下列学校录取:University of Bristol (Marketing), Univeristy of Glasgow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Marketing, MSc),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MSc Digital Marketing)


1. UIC给你带来哪些不同?

在UIC的四年经历真的改变了我太多太多,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方面我都成长了很多,与四年前的我大不相同。


UIC让我认识到了高效与有意义的生活。拖延症从来都是现代年轻人最不缺少的重大病症之一,在刚刚踏入UIC校园的时候,我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拖延症重度患者,一开始经历各种deadline和小组课题讨论的时候是很不习惯的,无论是教授,同学还是教学系统都像是无情的教鞭驱赶着我这个老是想要拖延的人步履蹒跚的不断前行。一开始会觉得有点累,感觉当时的学习与生活和想象中等的大学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一学期过后我基本就已经适应了这种保持前进的状态,虽然在过程中会感到辛苦,但是每当一个学期结束,心里都是满满的成就感,我会感激自己一个学期的努力与自律。UIC的教学方式不但帮助我摆脱了拖延的这个重大问题,也帮我养成了自律的习惯,总是为自己的生活做好计划,早起,保持运动。在UIC,我体验到了高效的学习与生活,让我感到充实,为我的生活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方向。


UIC让我保持积极与上进,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努力。我相信很多人对UIC都持有一定的固有偏见,例如“富家子弟”,“贵族学校”一类的形容词。作为UIC的深度体验者,我会负责的跟抱有这样观念的人说并非如此,并像他们描述期中期末周图书馆自习室机房一位难求的学习盛况,以及小组讨论室师生活动中心咖啡厅奶茶店食堂课题讨论开会的忙绿景象。UIC让我认识到了越优秀的人越努力的这个现实,此类例子在UIC数不胜数,在这里没理由不保持上进,不努力。


UIC让我更深刻体验到文化的交融。作为一个国际院校,在UIC我体验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精心准备的课程,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和口音,对我来说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义且有趣的经历。学校本身也非常注重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们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社团以及文化活动,四年里,我参加过很多这样的活动。也是因为在UIC的经历让我下定决心出国留学,我想要体验更多不同的世界文化。UIC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课上课下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我也正是受到UIC这种教学理念的潜移默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关注度越来越高,最终FYP也选择了这个方向进行研究。


    UIC为我带来的不同不止如此,着实太多太多,我很感谢自己当年的执著,让我能有今天的收获。


2. 与你就读国内传统985/211大学的同学相比,你认为UIC带给你的独特竞争力是什么?

于我而言,UIC提升了我在个人能力以及思想上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学习方面UIC的课程要求学生能有独立思考以及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不管是个人课题还是小组课题,独立自主都是很重要的能力。我个人对于这方面能力的认知源于我的实习经历,因为在UIC学习课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的经验,在实习期间我接触到的项目和工作对于我来说都是比较好完成的,负责人对于我的工作也非常肯定。


UIC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产出有效想法的能力。想法,创意是现在工作中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UIC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教授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产出想法的能力,我们有不计其数的训练机会,相比较其他学校而言,UIC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想法生产力。当然学校并不局限于培养想法的数量,也非常注重质量,我们的想法不是不切实际,天方夜谭,我们同样追求可行性,在产出想法的同时也注重想法的有效性。在学习过程中,出大量想法产出与试错的过程中,我们能得到教授的悉心指导与有效反馈,这也使我们获得并积累了更多经验与好的想法。


UIC的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UIC是全英授课的学院,学生的英语能力是普遍比较强的,我认为在UIC学习的这四年中,我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不仅是英语能力,中文表达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UIC演讲,做口头报告都是家常便饭,日常也有大大小小的讨论,这些经历都在悄无声息的帮助我们锻炼并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小语种学习与训练。个人认为UIC提供的小语种课程质量是非常高的,学生能在中文,英文之外掌握一门额外的外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读写。这些都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加分项。


UIC采用博雅教育,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UIC独特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与锻炼机会。在大大小小的小组课题的帮助下,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可能是国内大学比较少注意并集中培养的能力。经历四年的磨炼,我们对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推进项目进程,提升团队效率,以及领导小组完成项目都轻车熟路。


最后,我认为UIC培养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效率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UIC的课程设置和学期安排都更好的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规划习惯。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更自律,更高效。


3. 简单介绍一下你的专业。

CCM是“工商管理学部中的艺术人”。CCM是一个涉猎广泛,包罗万象的专业,学生将会尝试使用商业化的视角去观察,理解,管理艺术世界。我们的课程在涉及商科的基础课程的同时也融入了很多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因为文化产业是一个范围广阔的产业,CCM在对学生的教学方面也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职业规划的方向进行选择,例如我们有涉及市场营销商科方面的课程,也有活动策划,旅游,文化历史,以及设计方面的课程。我认为如果学生对于文化产业以及管理感兴趣,CCM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入门专业。


CCM是有趣与有实力的结合体。在这里有学历高深莫测,行业经验丰富,活泼幽默又贴心温暖的教授老师们,带你丰富知识与技能,开拓视野,不断尝试新奇有趣的东西,在文化产业的领域自由探索,积累经验。CCM注重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课题项目,实地考察为学生提供真实且沉浸的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获得知识。


CCM是想法的工厂。我们热衷于新奇创意,脑袋里最不缺的就是点子,我们乐于实践落地,不仅仅动脑,更爱动手,动真格。CCM是一个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专业,热衷实践的专业,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做过不计其数的商业策划,商业案例分析;我们创建过自己的品牌,为他量身定制营销和品牌策划;我们策划举办过属于自己的世界音乐活动展览,CCM年展;我们设计过新奇的产品,艺术装置,展厅;我们也策划过独特的旅游活动,我们所尝试过的太多太多,每一次新的尝试总能带给我们更多新的想法与认识,让我认识创意,热爱创意,并且享受创意。


CCM遵循实用至上,让你四年变成万能一体机。经过四年的学习,我在这个专业我收获到很多知识与技能。我们所学的课程无论是商科还是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实用性都很强,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应用非常广泛且通用,比如,我们会学习各式各样的策划流程,包括创业(商业),市场营销,节庆活动,展览等等方面。此外,我们还会学习很多辅助技能,基础的电脑技能,海报设计,PS,AI,3D建模,SPSS数据分析等工具我们都能接触到,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能。经过四年的学习,无论是策划,文案,还是的设计,剪辑,CCMer都能使用的得心应手。


CCM是有趣灵魂的聚集地。在这个集体里你能发现各个领域的金子,不仅有设计,摄影,音乐,艺术方面的大佬,还有神秘策展人,音乐剧制作人,这里是充满意想不到与无限可能的地方。CCM也是温暖且具有凝聚力的小集体。教授们课上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传授者课下是和蔼可亲贴心温暖的导师,在遇到困难,或是感到迷茫的时候他们总是愿意抽出时间做倾听者并提供宝贵的意见,耐心的开导。我的同学们也都很温暖可爱,CCM从大一开始就是一个总是一窝蜂聚在一起就是快乐的小家庭。总的来说,四年,谢谢CCM,为我代来如此宝贵且回味无穷的体验。

苏思睿
浏览更多

我是苏思睿, 来自甘肃省兰州市,我的高中就读于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


在CCM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大二时,我们上过一门Event Planning的专业课,这是我们第一次的专业实践课。我们被要求在有限的经费内,做出一个展览来展示我们的创意和实际动手能力.因为从未有过这类实践,这对于我和我的同伴们是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的主题是世界各国的音乐,我们组的主题是古巴曼波音乐。从查资料,到设计展板,到购买材料道具,制作装饰展板等等繁琐的过程,这都考验着我们的协同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和领导力。在此期间,我们参观了一些展馆来学习了版面设计,又根据上课学到的知识去做时间规划和内容展现。这次实践的非凡意义在于,我首次将课堂上的知识概念在应用于创意过程。繁杂的物料准备锻炼了我的项目管理能力,我开始尝试有逻辑地进行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在此过程中,我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劳动力得到了较大的锻炼。这一次展览的成功鼓励我凭借自己的力量达成目标,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善于运用自己的能力应付挑战。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我就去了兰州的一家策展公司实习,主要做了内容撰写,和场景布置。也从一些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策展和设计的技巧,以及用电脑制作简单的模型。


对于我的未来发展,我目前已有了大致的方向。我从小就对文化方面一直都很有兴趣,尤其是中国文化。在大学四年期间,我去了很多地方,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我都一定会去那里最大的博物馆和可以体现民俗民风的地方。当我在2019年去美国交换的时候,我也经常和我的朋友在国际生交流会上分享中国文化。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是我未来最想要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对于现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仅仅凭着我的热爱是不够的,因为必须要跟上时代的主流,否则就只能被时代所遗弃,所以我想要在研究生先从事一些技术性强一点的专业,例如商业分析,市场分析,项目管理之类的专业来提升自己的硬件条件。这样未来才有可能凭借商业行为将中国的文化融入当代的趋势,从而可以在国际平台上传播中国文化。虽然这是一个很艰辛但是值得奋斗的目标。

龚书悦
浏览更多

教育: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艺术与文化管理


实习:

掌阅科技,海外阅读部,版权经理


腾讯天美工作室,综合支持中心,动画合作拓展


2017年大三的时候,我去了亨德里克斯学院(Hendrix College)进行交流,在那里学习财务管理、陶瓷和学术英语。我还参加了学校的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美食集市、校园聚会、被扔进喷泉——一个生日传统,等等,并结交了一些真正的好朋友。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经历。


我一直在寻找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 我期待着在文化产业里面找到一份令人兴奋的职业。




Becky REN
浏览更多

英国华威大学 创意媒体企业硕士


京字节跳动国际化电商部门HRBP实习

ZARA视觉陈列管培生

北京菲凡广告公司创意策划(现在)


我找到了真正体现了CCM价值的工作,开放包容的环境,富有创意的工作内容,艺术和商业的完美结合!!!祝大家也找到心之所向!




贺雨桐
浏览更多

贺雨桐,CCM校友之一,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了艺术馆馆和博物馆研究的硕士学位。


她曾在曼彻斯特当地的艺术中心工作,协助档案馆的数字化项目。期间也与动画师和当地机构合作,包括National Trust。现在在影视行业担任数字策划,负责社交媒体和线上与供应商的项目合作,为客户策划活动以不断提高投资回报率。


我一直对 CCM 教授的付出心存感激,通过四年的学习,他们让我发现了文创产业人士的丰富可能性,也让我寻找到我所热爱的方向。




谢意
浏览更多

2018届UIC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毕业生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文化管理硕士


工作经历:

2021至今 在佛山的科研机构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2019-2021 在澳门的科技产业协会从事运营管理工作


分享:

我在大三那年见证了文化创意学部(DCC)的成立,意识到UIC想把我们培养成文化创意人才的愿景。于是我抓紧时间积极参与嘉宾讲座、学生展览等专业活动,从中提升了技能和综合素质,对文化创意的内涵也有了进一步认识感悟,之后在香港能游刃有余地就读文化管理硕士课程,并得到一系列的实习体验机会。


硕士毕业后,我在澳门的科技产业协会从事运营管理工作,澳门政府部门和社团组织都惊讶于我既有国际视野,又能结合中国文化,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认可,我的一些作品更得到了奖项和发表机会。最近我在广东的科研机构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尝试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推动各种项目的进展,并运用宣传推广技能来促进组织的文化建设,同样得到了专家和媒体的认可。


我的这些收获很大程度得益于UIC的全人教育、中西文化结合以及专业培养,我和许多同学经常由衷地感叹,是UIC的经历使我们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贺雨桐
浏览更多

曾就读于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美术馆和博物馆研究专业


通过这四年中的学习,UIC为我现在在英国读研铺垫了很多语言基础,还有很多技能,比如团队合作,独立学习,英文学术写作和公众演讲的技能。我特别庆幸当初选了CCM这个专业,因为必修和通识课程既有商学院相关的,又有文化产业相关的课,各个领域知识和一个大的概念都可以逐渐了解到。同时在选修课程中,我选择了很多自己感兴趣但属于未知领域的课程,最终我找到了想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方向。 我曾在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就读美术馆和博物馆研究(Art Gallery and Museum Studies), 班上的同学很多是近有人文或者艺术类的背景,我很开心我能提供在UIC学到的怎样结合商业和艺术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


另外,在UIC的四年,我的性格有了很大的变化。身边同学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还有其他国家的交换生,背景和交流方式很不同,我的性格也更外向了一些,主动去交朋友,不同背景的朋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我也更乐于和不同想法的人交流。

陈敏莹
浏览更多

我是来自文化创意管理专业(CCM)的学生陈敏莹。毕业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我以高考599分进入UIC就读。


作为我的第一选择,文化创意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文化创意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化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以及UIC这个平台,我很荣幸获得过年度二等奖学金以及入学奖学金。


UIC秉承以创新的方法,通过吸纳古典中华及西方文化资源来倡导博雅教育。首先是全英教学,UIC的全英教学环境使我的英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种进步是潜移默化且及其深刻的。其次是学习氛围,相比起国内很多大学,UIC课业相对繁重,竞争也相当激烈,熬夜学习的人总比熬夜玩游戏的人多,考试周图书馆更是座无虚席。再者是机会,作为一所中西结合的大学,UIC与很多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大三我有幸能作为交换生代表UIC去德国学习了一个学期并游历了欧洲十余个国家,开阔了眼界,培养了独立的能力,在交换期间还获得了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配对资金奖学金。很多人认为去外国学习就是镀一层金,回来显得与众不同,而我认为去外国交流的最大意义就是能把中国文化带给世界,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成长和蜕变。


UIC推崇结合深具国际特色,又具本土文化的全人教育。所谓全人,就是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太注重学习会变成书呆子,太注重社交会荒废学业,UIC的全人教育正好颠覆了这种陈旧的观念。在这四年里,我在保持一个不错并不断进步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参加了一些社团比如学生会,从而锻炼交际能力;还参加过一些全人教育课程,比如体验拓展,情绪智能,环境意识和艺术油画课,从体验和实践中学习。作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至关重要,懂得感恩,回馈社会。我也参加过一些义工活动,比如在泰国的大象营照顾受伤的大象,在印尼的海边放生海龟,在联合国志愿者组织帮助非洲加纳一个非营利组织设计项目推广海报。虽然这些举动对当地的社会贡献只是九牛一毛,但从中我学会了珍惜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如此安逸幸福了,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


学习之余,UIC的四维教育也提供了不少实习机会,利用假期我参加了英国保诚集团和中国光大银行的实习,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日常中。


我从来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进UIC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得一次最高分,拿一次奖学金,当一次交换生。回首四年,我都做到了,感激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激励和鼓舞,也感谢学校给予了这些让我变得优秀的机会,希望日后的你也是。